为促进大学生深入基层,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建功青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中文与法律系师生组成“胶东红色文化调研实践队”开展“胶东红色文化”调研活动。实践队由文法系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总支书记曹钊庆和6名学生骨干组成,以“传承红色文化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
7月15日,实践队一行来到栖霞英灵山进行调研。队员们首先参观了烈士陵园,了解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体悟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一路上看到了烈士墓、群英亭等,队员们认真的阅读烈士们的生平事迹,在烈士纪念堂后面不远的地方,绿树鲜花,簇拥着一座石砌圆顶大墓,墓前悬垂着大理石雕成的白色卷轴,上面刻着:“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理琪同志之墓”。队员们进行了祭拜,表达对理琪同志深深地敬意。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一个个叩响历史的名字,一个个浴血奋战的场景,一些永不褪色的回忆,一段铸就国魂的历史……每一次提起他们都是一种激励。
实践过程中,队员们除了了解先烈的事迹,还进行了专门采访和随机问卷调查。其中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的宣传科科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代大学生有义务传承发扬红色文化,这关乎到一个民族的气节问题,也是凝聚中国人的力量,她充分肯定了此次实践活动,认为这样的实践活动是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她希望实践队员每年都会回到这里来看看,不要忘了发扬下去。纪念堂的讲解员采访时说:“参加了工作,才真正学习了解了这段历史,就能更加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为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做出应有的努力,希望大家多学习先进的历史事迹,通过学习他,进而了解他继承他。”
队员们还利用活动间隙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人的年龄等基本情况、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如何认识红色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不同人群进行了不同选择,年纪偏大的人对红色文化了解较多,迫切的希望红色文化能有更大的宣传力度;年纪偏小的人认为红色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自己并不是很了解红色文化,表示会加大这方面的学习。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来到牟平雷神庙,并把这里作为他们的实践第二站,他们首先参观了雷神庙展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学习,详细的了解了理琪同志的事迹,队员时而认真聆听,时而提出疑问,真正用心的体会红色文化。
实践队员不仅采访了雷神庙工作人员,还随机采访了路人和前来参观的人,并在很多人那里了解到他们心目中的红色文化。他们采访了几位前来参观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说起这些红色事迹,眼里泛着泪光,他说到:“红色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不能忘本啊!继承红色文化不仅是对老一辈精神的发扬,对我们现在社会的发展也有好处啊,这种一心为国拧成一股绳的劲,不就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吗?习总书记说,实现中国梦,这也是一种实现中国梦”。队员们听着这位老人说的话,也被他对红色文化的热爱所感染着。一位奶奶说:“非常敬佩理琪同志,本身家庭富裕,却选择了干革命,吃不饱穿不暖还是坚持了下来,但也很惋惜,这么年轻就去世了,可惜了这位铮铮铁骨的革命人”,实践队在曹书记的带领下,学习了理琪同志的“铁诗”,这首诗就是共产党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铁骨的真切描绘。
7月16日下午,实践队来到抗战老兵张振德家中拜访。张振德老人先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采访中他讲述了参加战斗的经历,回顾了艰苦的峥嵘岁月,那些从日军的包围中铤而走险的经历恍如昨日。摸着胸前那枚熠熠生辉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金色勋章,老人无比激动和自豪。队员们认真倾听,讲到情况紧急的战役和惊心动魄的场面时,心也不自觉地跟着紧张。老人说,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这种服务人民的精神,不怕流血不怕死的红色精神应该切实的流传下去,红色文化也要有人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继承它、发扬它。
经过几天的实践,队员们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一切是我们的革命先烈交付青春、贡献生命换来的,是他们浴血拼搏、为民赴难,才让我们有机会生活在如此美好的世界,那些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过往,但他们的精神历久弥新、绵延不息、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