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活动 >> 文化讲堂 >> 正文

人文艺术专业群建设中期检查报告(2018年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1-04 [来源]: [浏览次数]:

人文艺术专业群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度)

文法系 建筑系

课题负责人:汤唯

所在单位: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2018年12月20日

人文艺术专业群建设中期检查报告

(2018年度)

人文艺术素养指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人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态度和基本信仰。落实在高等学校,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必然要渗透于中文、新闻、艺术、美学、教育、哲学、法律、设计等专业教育领域。

在创新意识、特色意识、质量意识的引领下,在学校的支持领导下,根据专业群建设的规划设计和目标任务要求,本专业群建设本项目以2系部、5大专业方向资源整合为重心,以培养在校文科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为重点建设任务和主要研究方向,进行系统、全面、综合性强的专业规划、课程改革、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并在前三年重点建设的基础上,克服困难,深化改革,圆满完成本年度专业群建设任务,并取得了新的建设成效,现总结经验和成果如下:

一、适应人才培养国家标准,进行系统化专业规划设计

于当代,各高校十分重视学科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这已成为高等学校进行专业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而这一发展战略对于人文社科专业建设也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具体于本专业群,我们认为专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成完整、科学、先进的专业规划、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技能培训、论文写作、考试考核、质量监控教学体系,实现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

1、实施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按照教育部制定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宏观指导和改革,在五大专业(中文、新闻、法学、设计、环境专业)建设中,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再次调整和优化,确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总体目标,采取多种方式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2、推动“马工程”教材的使用。在文科专业中,文法系系承担着几乎绝大多数“马工程教材进课堂”的任务。我们将马工程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改革相结合,进行总体设计和方案落实。截至目前,文法系已有20门课更换了“马工程”教材,完成配套的教学大纲等教学材料的修改;采取多种措施对相关授课教师进行培训,2名教师参加“马工程”教材省级培训,12名教师参加系里组织的“马工程”教材培训讨论会。

3、修订政治课相关教学大纲。文法系三个专业修订了中文、新闻学、法学本科、中文文秘专科、法学专升本5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严格按照相应年级的教学大纲进行,同时配合学院制定了《法学》辅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4、实现课程改革和专业改革的统一。(1)坚持从各专业职业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辐射示范、加强主干核心课程建设四大基本原则,对专业课程群进行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每一专业选择几门课程进行重点建设,文法系确定的重点建设课程是:公文写作、大学语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新闻学、传播学、新闻评论、新闻编辑、广告学、法理学、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2)重点加强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在线课程、新媒体课程、实践类课程建设,全面实施人文艺术综合能力培养方案,克服现有培养方案知识面过窄的弊端。

总结文科类人文艺术素养教育的特点,是要进行专业建设的立体设计和渗透,将其贯彻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研立项、实践环节、党建学工活动等之中。其中课程建设的经验,在于加强主干核心课程群建设,确保课程结构优化;突出文化观和道德观教育,传承中华文化精华;适应职业胜任力培养需求,加大实践课程比重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方法,建构在线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课程组管理能效,体现文科专业特色。

二、形成跨系部、跨专业、跨行业办学机制,突出人文类专业建设功能优势

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各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都面临着改革的任务和使命,而文科类传统专业更面临着生存发展、质量提升的困境。为此,本专业群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进行适合培养具有职业胜任能力的调整和改革,实现教学内涵和模式的创新,让人文社科领域的教育发展在时代背景下获得新生。为此,两系所采取的建设举措是:形成文科类跨专业课程融通;发挥中文专业文化传承优势;拓展新闻专业采访报道功能;扩大法学专业社会影响声誉;创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形成校内外跨行业办学机制;注重文科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主要表现为:

1、实现跨专业课程建设。本专业群建设涉及文化艺术类的5大专业,既有各专业建设的独特之处,又有专业建设的一般共性,需要在文法系和建筑系进行跨专业合作,特别是促进人文艺术类课程相互融通,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为此,我们既注意在发挥专业教研室功能,突出各专业办学特色方面下功夫,又加强了两系在课程融合、师资配备、举办活动、学生指导方面的合作交流。(1)重点加强全校性课程建设,包括面向全体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经济法课程、写作类课程、社会学课程、公关礼仪课程、艺术修养类课程等。(2)致力于文法系和建筑系两系5大专业的跨系部课程融通,两系互开课程7门。(3)中文、新闻、法学三专业共享开放性课程13门。最终,两系的中文、新闻、法学、视觉传达设计4个专业共建课程17门。

2、中文专业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加强对文学概论、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教学和实践环节的改革,通过征文、参观、讲述、访谈、对话、评论等方式,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和社科知识,尤其是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和在线课程建设,通过文化类重点课程建设、精品导读、诗词歌赋、写作能力培养等综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在文化建设方面为学院和系部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法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让这类技能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民众服务,这就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政治素养,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时代的先锋、社会的精英。因此,我们要求法学专业教师和学生要坚守四大理念,一是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要体现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三是要体现大局意识和正能量;四是要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此外,法学专业以法理学、行政法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为龙头进行重点建设,又在模拟法庭、行业专家进课堂、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开辟路径,其专业教学成果《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8年获得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4、新闻重点专业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为培养具有系统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学院已将新闻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投入资金设备,我们也加强广播电视概论、网络传播原理与应用、广告设计与制作等课程改革,提升新闻摄影、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等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完善记者节、新闻实习、现场报道、采访技能、多媒体技术培训等环节。本年度,新闻专业学生获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篇,又成功举办第13届新闻记者节,该记者节以“文经,梦想开始的地方”为主题,通过制作视频、新闻采访、记者与学生面对面、专业摄影作品展、新媒体作品展示等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采访、摄影、对话、编辑能力。

5、建筑工程系艺术设计类专业积极探索,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职业胜任力目标导向的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主题下举办了一系列专题活动,包括座谈会、企业参观、讲座、“荐”面会等多种形式,取得了显著建设效果。尤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在校企与合作方面实现了新突破。(1)座谈交流引共鸣。举办交流座谈会4场,邀请的嘉宾有深圳商业美术设计促进会秘书长郑学华、烟台市威利发董事长于大勇,渔家灯火总经理刘常东、六号空间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振坤、递赞品牌顾问孙华武等十余名企业家座谈,使学生对职业胜任力有了新的认识。(2)企业参观显成效。组织学生参观了绿尙包装设计公司、力嘉国际集团、三度礼贤设计公司、烟台报捷新闻印刷有限责任公司等专业设计公司,通过认识实习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专业设计及流程。(3)专题讲座促创业。建筑系举办了《艺启聊——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之我见》系列讲座,通过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就业方向启蒙教育。2018年11月-12月视觉传达教研室举办了系列实战启蒙讲座,包括《设计师团队案例分享》、《美学营销》、《橱窗设计解析》、《设计的出路—实战》、《“榆钱儿”品牌项目解读》,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感受市场的脉搏。(4)企业“荐面”促就业。2018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举办“设计专业专场招聘会”,与此同时2018届第二届毕业设计展览也是一场毕业生推介会,通过专业“荐面”,给学生指引了专业前行的道路。

6、五大专业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强化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我们以学生与人交流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不断探索,通过“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共建”模式的建构,将这种改革导向落实在实践教学环节之中。(1)文法系充分利用现有校内外实践平台,与实习基地建立了双向联系、深度合作机制,新闻专业和法学专业目前共建14个实习基地;建筑系今年新增1个实习基地,共建设11个实习基地。同时扩展实习基地的功能,在学生实习、实践技能培养、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师社会实践、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交流。(2)发挥不同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教师的优势,两系积极吸收新闻行业、日报社、记者站、网站、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建筑设计单位等,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质量评估和实习基地建设,本年度文法系聘请了8位高层次行业专家进课堂,承担着11门实务类课程的授课任务。尤其鑫士铭律师事务所的曲雯律师、王聪敏律师、林静律师、辛虎律师承担了我系多门法律实务课程的授课任务。建筑系在《品牌设计1》、《品牌设计2》、《标志设计》、《视觉识别设计》4门专业课中,安排企业家进课堂讲案例。上述举措的落实,有利于发挥多元化人才培养平台的功能,实现了校内外资源有效结合。

三、注重传承中华优秀文明,突出文化育人鲜明特色

5大专业的办学模式、课程调整、实践平台、技能传授、特色活动、校园文化孕育等,都应该与其他专业有所不同。一是对于文科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必须既有素养也有技能,人文素养是未来从事职业活动的内涵和灵魂,解决的是“做人问题”;职业技能是未来从事职业的手段和路径,解决的是“方法问题”,两者缺一不可,由此才可以体现文科系部培养人才的亮点和特色。

易言之,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其不可或缺的成才要素,包括在语言、文学、艺术、伦理、心理等领域内较丰富的知识,还包括在优秀文化熏陶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具有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这些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据此分析,着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文化观,是大学文科教育的使命,也是我们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在教育机制中突出了表现技艺的养成教育、审美技艺的养成教育、采访技艺的养成教育、摄影技艺的养成教育、辩论技艺的养成教育、设计能力的养成教育理念,通过专业教学所提供的资源,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艺术素养做出努力。

特别是,今年是文经学院的“文化年”,学院的重点工作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艺术的中心,两院的五大专业应该成文“文化建设”的排头兵,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外的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更多参与体现文科专业办学优势和特色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重点抓好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工作,培育“审美、崇文、求真、明法”的人文精神,力求通过有亮点、有推广价值的特色活动创出品牌,也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出成果、见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1、根据建设规划,两系举办各种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包括读书节、记者节、法律文化节、征文比赛、诗词大会、模拟法庭、鲁班文化节、讲演比赛、作品展示、摄影摄像采编大赛、毕业生创新创业大赛、艺术设计大赛等“人文艺术杯”系列活动,特色鲜明,独具风采。以本年度征文比赛为例,涉及征文、新闻、法学三个专业的学生撰写各类征文662篇,有效地历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2、建筑系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围绕市场调研、品牌定位和销售渠道定位,进行品牌概念挖掘、文化卖点挖掘、包装建议、VI展示等品牌设计,同时让使学生零距离了解企业工作内容、流程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凸显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

3、积极参与校庆十五年文化活动,有效提升文经学院社会知名度。在学院校庆15年之际,两系教师作为骨干,积极主动投入院庆工作中,参与了校庆画册、摄影、采访、制作电视片等工作,以及配合学院完成了知行书院的成立和运行工作,形成了系统组织推动全校文化建设的机制。包括文法系刘芳负责学校知行书院的筹建;建筑系田娜完成学院院庆画册的制作;文法系刘宜鑫为学院宣传片摄影主创;文法系连续13年举办文经学院记者节;建筑系在烟台市举办国际设计作品展。

特别是,两系举办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人文艺术杯”品牌活动。

(1)孕育文化底蕴的中华诗词大会。2018年4月,举办“品中华传统文化,赏中华诗词之美”中华诗宴活动,经过笔试选拔及大会对垒,评选出优秀团队和优秀个人。

(2)积淀学生文化修养的读书节。2018年5月,举办“梦筑书香,儒雅文法”为主题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形成热爱阅读的热潮,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获得好评。

(3)历练中文写作能力的征文比赛。2018年6月,文法系组织第三届征文比赛,以论文、公文、书评、网评、新闻评论、读书报告、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作品评选,促使文科学生在大学时代普遍做到“能说会写”。这种养成教育,重点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落实,同时辐射到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措施之中。

(4)凸显新闻学子风采的记者节。2018年11月,第十三届记者节特色鲜明,学生自己策划、自己录制节目,展示了新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发挥法学学生辩才的模拟法庭。2018年11月,文法系代表队在第八届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中喜获三等奖,在省内参与比赛的30多支代表队中,获得前10名的好成绩。

(6)凸显艺术才能的广告艺术大赛。建筑系的潘萌、贾鲁民老师、文法系的范晶老师,积极组织并支持两系学生参加全国举办的“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本年度10余位学生获得该奖项。

(7)表现建筑设计技术的鲁班文化节。建筑系连续几年举办了“人文艺术杯系列活动之一——“鲁班文化节”,学生的作品具有跨界、多元、自由、开放的想象空间,展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8)体现艺术创作灵感的设计作品展。建筑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多次举办“设计展”,特别是作为为校庆15周年庆典系列活动之一,2018年6月7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国际艺术作品交流展暨建筑工程系第二届艺术专业毕业设计展”在烟台市莱山区城市美术馆成功举办,参展作品除了建筑工程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2个专业近百名(98名)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外,还有近五十件来自韩国马山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台湾佛光大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生设计作品。开幕仪式上于文书馆长和于光辉院长还为“美育实践基地”揭牌。

(9)“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礼仪”的传统礼仪知识竞赛活动。为宣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礼仪,建筑系于2018年11月24日举行了一场传统礼仪知识竞赛。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由各个班组成的13个队伍依次作答投在投影仪上的题目。第二环节采取抢答模式,经过激烈的角逐建筑学专业队荣获冠军称号。

(10)戏曲歌手大赛活动。为陶冶学生情操,建筑系首届歌手大赛于12月2日拉开帷幕。经过初赛和复赛的两个阶段的考评,9位选手进入决赛,表现出传统戏曲音乐的较强艺术感染力。

(12)“艺海同舟,促进文化交流”的中韩学生艺术交流活动。为加强我院学生与韩国留学生的交流,建筑我系于12月3日举办了建筑工程系“艺海同舟”师生画展,参展画,是从我系美术专业的学生作品中精挑细选的,韩国老师也为同学们献上作品,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着力培养专业化师资团队,形成现代教育软实力

教师强,则学生强、教育强、事业强,专业建设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而配备良好的师资团队则是我系进行专业群建设的有生力量。在此思维导向的指导下,两系确立了师资队伍整体建设规划,采取了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校内教师和行业专家队伍结合、数量规模发展与教学质量提升结合的具体措施,形成了一支朝气勃勃、特别敬业、发展空间潜力极大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由校内教师、外聘教师、行业专家三支队伍构成,队伍整齐,特别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1、目前,文法系有在校教职员工41人,同时聘请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工商学院、烟台电视台、鑫士铭律师事务、专业设计单位和企业等30余位专业教师和行业精英为本系学生授课,推动办学层次的有效提升。2018年,文法系新闻专业新引进教师2人,法学专业1人;在读博士1人,获博士学位1人;引进专职教学秘书1人,获得博士学位教师1人,1位教师参加“中国式”慕课之旅、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践工作坊培训;2位教师参加马工程教材《普通逻辑学》省级培训;1位教师参加全省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 2名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参加社会实践4人;参加学院青年教师培训6人。

2、为落实校系两级师德建设任务,我们积极组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2018年6月文法系人文艺术杯系列活动暨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表彰评选出的系部“师德标兵”1人、“我最喜爱的老师”3人、“优秀管理人员”2人、“优秀班主任”4人,通过活动带动教师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践行者,切实促进高尚师德、优良师风的建设,树立典范榜样,达成以点带面成效。

3、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成果显著。2018年,两系教师共新立项13项。其中,文法系教师新主持相关人文艺术素养方面的立项5项(省级1项、市级1项),在研项目总计达到23项;教师发表教学改革、科研论文共计9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2018年,建筑系共获得4项省市以上课题,包括纪小菲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现代化农业生活区中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邢国涛主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烟台地区乡村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邢国涛主持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胶东地区乡村古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潘萌主持烟台市《烟台城市视觉管理系统规划研究》。本年度文法系1项省级教育科学项目、1项院级优秀课、1项院级质量工程项目顺利结题。其中省级教改成果《跨专业文科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机制创新研究》获得学院第二届教学成果优秀奖。

4、优秀教师获得教学奖励。两系教师共获全国性、省市级、校级奖励24项。其中,文法系2位教师获得共青团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奖;1位教师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优秀指导教师奖;1位教师指导学生论文获得省级优秀论文奖;1位教师获得省创青春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1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模拟法庭竞赛获得三等奖;1位教师获得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优秀奖;1位教师获得学院“青蓝奖”;1位教师获得学院“烛光奖”;2位教师获得学院教学成果奖。在2018年1月上年度学院的工作总结大会上,文法系获得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学工作先进单位”3项集体奖励;4位教师分别获得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称号。建筑系田娜参加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赛银奖;王伟萍参加2018烟台油画学会“方寸世界—小幅油画展” ,获得艺术创作奖;贾鲁民参见泰山.第三届中国女书画家作品展,获得入选奖;邹金益参加2017-2018全国插画双年展,获得入围奖。

五、积极开辟校园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综合人文艺术素养

根据设计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胜任力,是本专业群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而人文艺术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能力,可以概括为听说读书能力、写作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基于此,我们结合本专业群的建设方案,以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采访能力、摄影能力、审美能力、论辩能力、设计能力7大基本素养为重心,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规划、课程改革、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得以明显提升,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学生和特长学生。

1、提升党建学工工作水平,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系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集体主义的凝聚力。具体指导思想和落实措施是:强化思想引领、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动力;完善规章制度,狠抓日常管理,端正学风考风;倡导创新实践,抓好第二课堂,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文化熏陶,建设书香校园,优化育人环境。(1)多措并举,打造先进党团组织,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招生、日常管理、就业宣传、党员发展、优秀选拔、特色活动、安全检查等工作中发挥党支部、辅导员、班主任、分团委、学生会、学生党员积极引导作用,规范操作,公平公正。同时,创新党建学工管理形式和育人机制,利用讲座、宣传、团课、班课、微信、QQ群等形式,实现主题教育方式的制度化、常态化、形象化、生活化。两系多次举办新生演讲比赛、学前教育报告会、考研交流会、实习经验交流会、专升本经验交流会、就业指导交流会、实习经验交流会、毕业生座谈会、毕业生招聘会、毕业生面试培训讲座、分专业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的活动,同时举办特色鲜明的宿舍文化节、主题团日教育、气质女神等活动;举办安全教育班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

2、两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拓展创新创业能力的各项竞赛,优秀学子得到历练脱颖而出。(1)举办创新创业沙龙。聘请胶东在线政教部主任石一鸣和浙江欢曲珍珠有限公司经理、04级优秀校友王守旺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2)文法系获2018年山东省创青春大赛银奖1项,获学院第三届“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优秀奖2项。“心禾共享公益”项目成功进驻我院创业园。我系获评学院第二届“互联网+”大赛优秀组织单位。(3)2018年6月,文法系专门召开毕业生创新创业总结表彰大会,对近几年在参加互联网大赛、学生社会实践、创青春省校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目的在于鼓励先进,总结经验,发挥毕业生在此方面的引领作用。(2)2017年文法系共组织120人参加创业培训,学生参加了第三届山东省举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18年11月,文经学院专门举办了“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结表彰大会”,文法系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3、重视拓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致力于教育学生学会向社会学习、怎样做人、怎样做事,使之成为走向社会、职业竞争、创业发展的重要起点,促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落地生根。两系均制定了《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计划》,2018年文法系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效益,志愿活动参加者达2300余人次,比上一年度增加12%;总志愿服务同比去年增加了约6%,各班参与率相应提高,实际完成率高达97%。组织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共计49 支,入选国家级专项2支,院级重点团队4支,在团中央“镜头下的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展示评选活动中,文法系系共获6项国家级奖励。

4、文法系积极宣传开拓,招生就业率不断攀升。两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会计证考试、专升本考试、文秘自学考试、内审员资格证、设计师考试等,成绩斐然。文法系2018级新生557人,比去年增加6.5%,新生报到率94%。18届367名毕业生,10人成功通过公务员、事业编考试,25人通过研究生考试,考研录取率达到21%,。18年整体就业率达65.12%,较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签约率达35.1%,较去年增长11.5%。荣获本年度“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开展全方位成果凝练总结,实现连续性教改成果推广价值

在学校人文艺术专业群建设的基础上,获批山东省《独立学院人文艺术群建设立项》,已建设3年;同时已完成相关山东省教育改革立项《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技能研究》课题。

期间,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检查梳理工作,系统总结了人文艺术专业群建设成果,凝练了以往几年的质量工程建设经验和成效,形成了具有持续性、推广力、辐射力的建设效能。其中内涵指标为:突出专业群的文化传承、素质培养、创新改革功能;实现双向性的内力外力、课内课外、校园社会联动;形成文科类的横跨专业、外联行业、融通课程机制。数据指标是:两系12名行业专家进课堂,承担18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任务;4大专业共建资源共享融通课程17门,其中跨系部开设课程5门;新闻和法学专业建实习基地14个,建筑系建设实习基地11个;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研室邀请企业家举办专题讲座11场次:两系教师新获得相关省、市、校级课题9项,在研课题共30余项,文法系教师发表相关论文9篇,两系教师共获省、市、校奖励24项;优秀学生展现风采,脱颖而出,在全国和省级比赛中获多项奖励。

总体概括,(1)应用性人才培养——民办学院的教育目标,须定位在提升学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文科专业尤其要注意学生审美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采访能力、摄影能力、论辩能力、设计能力的养成教育。(2)综合性改革方案——人文艺术专业群建设,涉及专业规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育人模式、学生素养、实践平台、文化传承等诸多方面,需要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特色性、连续性的设计和实施,绝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3)实效性的改革措施——人文艺术专业群建设成效,取决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惟其如此才能取得落地生根的实效。故我们在建设中力求将人文艺术素养的养成教育渗透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引入社会办学机制、开辟校园文化课堂、举办人文艺术杯系列活动、凸显文科专业办学特色亮点等诸多方面。

自2015年学校将人文艺术专业群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建设以来,我们在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成效,今后要重点抓好该专业群的特色亮点凝聚、深度力度总结、成效持续推广三大工作。但另一方面,本年度工作还缺乏新的突破,在凝练特点和实现推广价值方面还需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实施效能,积累经验,不断进取,再创佳绩,在独立学院文科专业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

文法系 2018.12.25

附件一:

文法系、建筑系跨专业课程融一览表

序号

汉语言文学

课程名称

新闻学专业

课程名称

法学专课

程名称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课程名称

1

法学导论

法学导论

法学导论

2

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原理

3

实用文体写作

实用文体写作

实用文体写作

4

公关礼仪

公关礼仪

公关礼仪

公关礼仪

5

当众讲话技巧

当众讲话技巧

当众讲话技巧

6

新闻采访学

新闻写作学

新闻采访与写作

法律写作

7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8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9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10

大众文化概论

大众文化概论

11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文学作品选讲

12

普通逻辑学

普通逻辑学

13

摄影技术

新闻摄影

摄影技术

14

汉字研究

字体研究

15

品牌推广

品牌推广

16

平面广告设计

平面广告设计

17

广告学概论

广告文案

附件二:两系12位行业专家进课堂承担实践类课18

行业专家

学期

课程

上课专业

孙承云

2017-2018

电视摄像与非线性编辑

新闻专业

朱秋月

2017-2018

经济新闻报道

新闻专业

辛 虎

2017-2018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律师公证业务、商事审判实务

法学专业

孙银芳

2017-2018

秘书实务、秘书学、文秘写作

中文专业、文秘专业

曲 雯

2017-2018

刑事代理实务、模拟法庭、婚姻法

法学专业

林 静

2017-2018

法律诊所

法学专业

王聪敏

2017-2018

法律写作

法学专业

王靖喆

2017-2018

仲裁法

法学专业

李旭光

2017-2018

品牌设计1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高波涛

2017-2018

品牌设计2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杨增杰

2017-2018

标志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王 晖

2017-2018

视觉识别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附件三:2018年度两系教师获奖统计表

序号

教师姓名

竞赛名称

竞赛级别

所获奖项

1

范 晶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 第16届春季赛

全国性

优秀奖

2

曹钊庆等

共青团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

国家级

优秀指导教师奖

3

曹钊庆

山东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省级

铜奖

4

曹钊庆

山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省级

优秀指导老师

5

曹钊庆 陈秀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政治思想教育研究

省级

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6

张海燕

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省级

优秀奖

7

耿雅慧

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省级

优秀指导老师

8

耿雅慧

山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模拟法庭比赛三等奖

省级

优秀指导教师

9

陈秀慧

山东省创青春大赛

省级

优秀指导教师

10

陈秀慧

烟台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院级

优秀指导教师

11

陈秀慧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共青团先进工作者

院级

先进工作者

12

刘 芳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第三届教师青蓝奖

院级

青蓝奖

13

林 莎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烛光奖”

院级

烛光奖

14

林 莎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优秀教师奖

院级

优秀教师奖

15

林莎等

烟台大学教学成果奖

院级

优秀奖

16

吴淑霞

烟台大学教学成果奖

院级

一等奖

17

吴淑霞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优秀教师奖

院级

优秀教师奖

18

梁 丹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优秀辅导员奖

院级

优秀辅导员奖

19

米 真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优秀班主任奖

院级

优秀班主任奖

20

王美云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奖

院级

先进个人奖

21

田 娜

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省级

优秀指导教师

22

贾鲁民

泰山.第三届中国女书画家作品展

全国性

入选奖

23

邹金益

全国插画双年展

省级

入围奖

24

王伟萍

烟台油画学会“方寸世界—小幅油画展”

市级

艺术创作奖

附件六:2018年文法系教师发表论文统计表

序号

作者

成果名称

刊物名称

级别

发表或出版时间

1

许 静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慢综艺的创新发展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03

2

乔国恒

论宋代明堂之诗赋书写

《孔子研究》

cssci

2018.03

3

张吉山

外显与潜隐间的犹疑与冲突——论《洼地上的“战役” 》《红豆》的创作心理

《齐鲁学刊》

cssci

2018.03

4

张吉山

“媒介文学事件”视域下的“伤痕文学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03

张吉山

论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主题的开放性——以电影《狂怒》为例

《名作欣赏》

北大核心

2018.05

6

刘芳

汉语言茶词语的现代化特征研究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8.09

7

孔李茜

谐音双关在现代广告语中的应用

《南方农机》

普通期刊

2018.03

8

许静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新闻研究导刊》

普通期刊

2018.09

9

陈秀慧

大数据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

普通期刊

2018.10

附件五:教师2018新立项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

主持人

立项时间

1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山东省教育厅

常超

(文法系)

2018.06

2

文化传承视域下胶东文化融入驻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烟台市社科联

刘芳

(文法系)

2018.09

3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

校级

曹钊庆

(文法系)

2018.04

4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研究

校级

闫文静

(文法系)

2018.07

5

大数据背景下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校级

陈秀慧

(文法系)

2018.05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校级

许静

(文法系)

2018.07

7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实证研究

校级

辛佩恕

(文法系)

2018.08

8

如何加强大学生校园贷心理危机研究

校级

梁丹

(文法系)

2018.09

9

“微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

校级

王美云

(文法系)

2018.10

10

现代化农业生活区中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纪小菲

(建筑与工程系)

2018.07

11

乡村振兴背景下烟台地区乡村古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邢国涛

(建筑与工程系)

2018.07

1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胶东地区乡村古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

邢国涛

(建筑与工程系)

2018.06

13

烟台城市视觉管理系统规划研究

市级

潘萌

(建筑与工程系)

2018.09